节用爱民网

李克强将出席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对比风电和光伏补贴的补贴分别为0.275元/千瓦时,即有46%依靠补贴和0.555元/千瓦时,约63%依靠财政补贴。

9个塔式电站中,采用熔盐塔技术的项目占7个,水工质塔带储热的项目仅2个。事实上,此前就有可靠消息称,政府层面已改变此前的策略,其认为名单中包含的20个项目已是经过优选出来的,不能因为部分项目不干就把质量不太好的项目替补上去,而最终结果也坐实了这一点。

李克强将出席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通知》正式印发,共20个项目入选,总计装机容量134.9万千瓦,包括9个塔式电站,7个槽式电站和4个菲涅尔电站,无碟式项目入围,项目分布在甘肃(9个)、青海(4个)、河北(4个)、内蒙古(2个)、新疆(1个)五地。4个入围的菲涅尔项目总装机200MW,占比约15%。最高的为中节能甘肃武威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古浪导热油槽式1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申报的1.269元。电价层面,从下表可见,仅张北华强兆阳能源有限公司张家口水工质类菲涅尔式5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申报电价低于1.15元,有7个项目的申报电价在1.15~1.20元之间,另外12个项目的申报电价均在1.20元以上。未征询项目方意见 未提供替补机会国家能源局层面在2015年的示范项目申报启动会上曾经表示将会征询备选项目方的意见,如有嫌电价过低而放弃开发权的则由后续项目替补,但此次发布的名单并未经过征询流程,也未提供替补机会。

这就导致各项目方在填写该值时有的选取的是设计点值,而有的填写的为年均效率,而对于各项目的设计点的选取又各有不同,最终算出的光电转化效率也存在差异,而事实上,在国内的DNI资源环境下,槽式电站的年均光电转化效率应不会超过15%,因此,7个槽式项目中除中广核德令哈电站和中节能甘肃武威电站填报的为年均效率外,其他各项目均填报的为设计点效率。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通知要求,各示范项目应在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备案,尽早开工建设,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煤炭,不能再多烧了,只能下降。

人家只是想二级市场通过媒体放大消息来搞短线,这在煤炭行业屡见不鲜,煤炭股票涨,煤炭企业大亏最近相映成趣。难道德国、美国、日本政府都疯了吗,补贴一个不靠谱的产业?特别是美国在页岩气革命的前提下,光伏装机已经连续3年世界前三名了。文章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标题,冠以也许,但是整片文章都是在讲述一个作者想象中的光伏。大家对环保局失去信心,是可以理解的。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生产变成多晶硅。但是目前中国长周期的金融服务仅有政策性银行和大型银行能够提供,且只提供给大型企业。

李克强将出席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通俗的说,生产每千瓦光伏组件的耗电,该组件发电一年就能完全回收,剩下24年发电都是增量(光伏组件寿命25年)。不降电耗,不回收副产品,成本降不下来,那企业就只能去死。市场经济下,需求刺激供给,大量多晶硅企业上马生产(其中有极为精彩的故事,以后有时间再扒)。国庆前2天,北京雾霾又开始令人发指,对于能源的转型,中国其实并不是主动要搞,真的是没有办法。

最后再说一点耗能的问题。光伏,未来如果甩掉补贴,前途不可限量。新能源的特性决定了单个新能源项目可以独立,金融机构应更多考虑项目本身的质量,设计对项目的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顾拼产量,对回收副产品、节约成本等手段毫不关心。

不同于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发展快、变化快,受政策影响非常大。中国开始搞多晶硅生产的原动力就是硅材料价格极高,成本40美元/公斤被卖到400美元/公斤,比贩毒还赚钱。

李克强将出席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至今未摘帽子,原因仍然是政府行政管理跟不上市场变化。我曾经帮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一家写过分析报告。

我会用尽量通俗的描述来讲解。下面,我主要讲解最流行的几个锅。生物质,国外做的挺好,国内还是有限困难,具体情况参考王志安那篇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吧。但是大家要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有充分的信心,最终解决多晶硅电耗和闭环生产的压力是来自市场,比什么都灵。这次格隆汇拿来做文章的不就是光伏电价的大幅度下调嘛,电价下调的原因也是技术进度带来的成本下降,特别这样的进步抵消了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上涨,电价依然能够做到下降。中国传统的融资模式主要还是考察企业整体信用,更多依赖企业资产担保。

光伏制造业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光伏所发的电量跟生产它的电量差不多,不低碳?光伏拿了很多补贴,光伏企业占了大便宜?光伏发电数据造假吗?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光伏制造业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光伏所发的电量跟生产它的电量差不多,不低碳?光伏面板的主要原料是硅。大家对点金术都非常向往吧,现实中冶炼黄金非常耗能,只是因为黄金很值钱,众人都不觉得炼金的耗能有什么问题。

其中,他们银行提出一个问题是,国内金融服务新能源产业的主要不足和困难。第三个问题:光伏拿了很多补贴,光伏企业占了大便宜?我从国外政府对光伏的态度,社会成本等方面给大家算算,光伏的补贴到底值不值。

而银行业较其它金融机构更为保守,难以跟上形势变化。再说说国外,光伏补贴从德国开始,除中国之外,美国、日本迅速跟上。

但是新能源行业的企业大多为新兴企业,其资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足额的担保。给光伏发补贴的目的是支持其快速成长,将来它就不再需要补贴,这一天很快了。业内的共识是快则3年,慢则4年,光伏就不需要补贴了。关于光伏的各种锅其实一直如尼罗河一般定期泛滥,我们本身对反驳这些消息没有动力但有责任。

中东的酋长们出钱搞了一个全球可再生能源署,他们自己石油多了去,难道闲的没事搞可再生能源吗?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资料,深入研究一下,不要被误导。新能源的电力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并且20年保持不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周期匹配。

在光伏电价调整的时期,一个专注股票的公号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其中列举的光伏相关股票都是港股,耐人寻味。前一年发展较好的区域,第二年常常出现技术或者政策的重大变化,导致商业模式随之改变。

Tesla这样的企业,还指望通过光伏打造全新的能源体系。大的多晶硅厂面对如山的成本压力,拼命降电耗,回收副产品,循环用水(水价非常贵)实现闭环生产。

2.新能源参与企业小型化,不仅考察企业整体信用,同时需要考察项目。大家觉得煤电便宜,是因为煤电没有支付足够的环境成本,但是雾霾等环境成本不会消失,只会平摊到所有人身上。核电,民众压力太大,在谁家旁边建核电,谁跟你玩命儿(一建核电,当地房价完蛋)。对此,我们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想对投资人说,不了解情况没关系,不过被忽悠就危险了。

就是这样的一篇网文竟然得到银行界和普通民众的大量点击,证明光伏的确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大家的环保意识在提高。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银行在面对新能源行业时内心的问题。

是否低碳的问题,是附着在光伏组件生产用电和全生命周期发电量这些基础条件上的,现在看来毫无问题,妥妥的低碳能源。最近一篇光伏,也许一直都是一场骗局的网文在微信上流传,文章作者连真实姓名都没有表露,署名随水流年。

一万亿够全中国所有可再生能源补贴至少10年。下面再说一下金融机构自己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2025-04-05 03:19:31作者: 节用爱民网

相关推荐